当前位置:区域经济研究  
 
新常态视野下我省农业现代化的解析
发布者:杨 辉  发布时间:2015/7/27 11:17:36  阅读:2456

新常态视野下我省农业现代化的解析

 

杨 辉

                (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150030)

 

一、农业发展阶段解析

原始农业的基本标志使用简单的石制农具,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单纯依赖物质循环来恢复地。传统农业的标志是指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是一种生产方式长期没有发生变动,基本维持简单再生产、长期停滞的小农经济,基本特点是“虽然贫穷但是却有效率”。现代农业的基本标志现代农业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有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体系。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二、什么是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物质装备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全面地改造农业,使传统农业转变为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农业的过程。农业现代化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和农业劳动者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衡量指标包括:(1)技术进步替代劳动;(2)生物良种的使用;(3)化学技术和化工产品的运用;(4)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现代化衡量指标包括:(1)用现代人力资本投资去培育现代农民;(2)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3)农业生产中擅长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三、新常态下农业面临的压力与挑战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如何在“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考验。目前我省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加速,城乡互动联系增强,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四、新常态下推进我省农业现代化的措施建议

1.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切实防止出现忽视农业的倾向,以农业要强、农民要富和农村要美为目标,围绕建设现代农业部署了一系列强农政策举措。做强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首先,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大资金投入,集中力量加快建设服务于农业的引水调水工程、重点水源工程和江河湖泊治理工程。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推进现代灌区建设,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盐碱地改造科技示范。深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实施植物保护建设工程,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第二,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念好“粮食经”,打好“果蔬牌”,唱好“林草戏”。科学确定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合理安排农业产业发展优先序。立足各地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特色农业。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继续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实施园艺产品提质增效工程。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加快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畜禽养殖,增强畜牧业竞争力。第三,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落实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费用补助政策。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第四,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建立优化整合农业科技规划、计划和科技资源协调机制。加强对企业开展农业科技研发的引导扶持。第五,加强农业生态治理。实施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落实畜禽规模养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大力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高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补助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湿地保护奖励试点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补贴政策。

2.加大惠农政策力度

富裕农民,必须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开发农村二三产业的增收空间,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加大政策助农增收力度,努力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的势头。首先,优先保证农业农村投入。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明确政府对改善农业农村发展条件的责任。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各级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转换投入方式,创新涉农资金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改革涉农转移支付制度,下放审批权限,有效整合财政农业农村投入。切实加强涉农资金监管,建立规范透明的管理制度。其次,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健全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保持农业补贴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完全执行“绿箱”和“黄箱”政策发挥其惠农作用。第三,继续实施农民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选择部分地方开展改革试点,提高补贴的导向性和效能。完善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第四,实施农业生产重大技术措施推广补助政策。实施粮油生产大县、粮食作物制种大县、生猪调出大县、牛羊养殖大县财政奖励补助政策。扩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奖补范围。第五,积极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加大对乡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线上线下营销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研究制定促进乡村旅游休闲发展的用地、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激活农村要素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3.推进建设大美农村

繁荣农村,必须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加快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首先,要坚持不懈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普遍进行创建文明家庭、文明单位的活动,提高农民的卫生意识、法律意识、文明意识。第二,要大力表彰和宣传各类先进典型,弘扬社会正气,破除陈规陋习和封建迷信,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三,要多渠道发展教育事业,为各种求知的人们提种多种方便、实用的教育方式,扫除文盲,普及科学。第四,要加强农村文化事业的建设和管理,以健康、文明、通俗、实用的文化产品,满足广大农民的文化需要,陶冶人们的情操。第五,要充分发挥集体、个人的力量,活跃农民的业余生活。用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此外,还要通过社会舆论、教育、示范等多种方式使农民逐步树立起市场经济观念、法制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等现代新观念,以现代意识武装农民。

(注:杨辉,博士,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讲师,此文为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论坛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