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区域经济研究  
 
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文明
发布者:王宏燕  发布时间:2014/3/13 11:45:38  阅读:789

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文明

 

发布时间:2009-4-11   阅读502                                         

 

                                             东北农业大学       王宏燕

 

        一、什么是生态文明  

        人类走过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人类正向生态文明迈进,也必须向生态文明迈进,它将人类的长久生存建立在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上。

        生态文明将摒弃只注重经济效益而不顾人类自身生态需求和自然进化的工业化发展模式, 强调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实现人、自然共同演进,和谐发展,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但是,这种状态不可能自然地实现,为此,要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社会,必须遵循生态规律去建设。

       生态文明表现在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工业文明的生产方式,从原料到产品到废弃物,是一个非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以物质主义为原则,以高消费为特征,认为更多地消费资源就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生态文明却致力于构造一个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关键在于人的主动性。人的生活方式就应主动以实用节约为原则,以适度消费为特征,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生态文明显得更为重要、更为迫切。能把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将会大大推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意义深远。

        二、现阶段农村生态环境存在问题

        主要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落后,小农经济带来的小农意思,小农生活习惯.

       一是农村饮用水仍存在安全隐患。全国仍有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达不到安全标准,其中因污染造成饮用水不安全人口达9000多万人。有相当比例的农村饮用水源地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污染治理不力,监测监管能力薄弱。

        二是农村生活污染加剧。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2.8亿吨,生活污水约90多亿吨,人粪尿年产生量为2.6亿吨,绝大多数没有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倾倒、随地丢放、随意排放。

        三是面源污染日益突出。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使用量最大的国家。据统计,我国化肥和农药年施用量分别达4700万吨和130多万吨,而利用率仅为30%左右,流失的化肥和农药造成了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污染。

        四是畜禽养殖污染日益加重。畜禽粪便年产生量达27亿吨,80%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没有污染治理设施。在一些地区,畜禽养殖污染成为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

        五是农村工矿污染突出。乡镇企业布局分散,工艺落后,绝大部分没有污染治理设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城市工业污染“上山下乡”现象加剧,全国因城市和工业固体废弃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超过200万亩。

        六是落后的能源利用方式。在我国农村很多地方,能源利用主要是薪材和煤炭,液化气、沼气、电气等清洁能源利用率不高。这样既浪费木材,破坏植被,也很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威胁群众身体健康。同时,随意焚烧秸秆、稻草等农作物现象屡禁不止,很好的农作物资源就这样付之一举。

        七是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目前我国农村还存在大量掠夺式的采石开矿、挖河取沙、毁田取土、陡坡垦殖、围湖造田、毁林开荒等行为,很多生态系统功能遭到严重损害。农村环境问题,制约经济发展,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到了必须痛下决心,非解决不可的时候。

    黑龙江省把畜牧业作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畜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截止到2005年年底,全省畜牧业产值达到461.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6%,大型牲畜存栏为840.2万头,猪1 670.4万头,羊1 180.3万头,家禽16 680.8万只,每年粪便排放总量有1.7亿吨,畜禽粪便的化学需氧量排放达到510万吨,超过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氨态氮含量将达到30万吨(相当于65万吨的尿素),每公顷耕地粪便负荷量达到14.7t,进入水体的畜禽粪尿为2552t,进入水体的纯氮为10万吨(相当于全省氮肥用量的1/52005年全省全氮用量57.5万吨),进入水体的磷素3万吨左右(相当于全省磷肥用量的1/102005年全省全磷用量33.8万吨,)。由于处理和贮运能力不足,有近90%的粪便不能得到科学的处理,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三、国家建设新农村生态文明目标是什么

   到2010年,农村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有所控制,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摸清全国土壤污染与农业污染源状况,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一定进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与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率提高10%以上,农村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率以及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率均提高10%以上;农村改水、改厕工作顺利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5%,严重的农村环境健康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效,生态示范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公众环保意识提高,农民生活与生产环境有所改善。

        2015年,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加剧的势头得到遏制,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和公众环保意识明显提高,农村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机制是政府主导,公众参与。

        三、生态文明村是农村发展观念的新突破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社会人口的70% 我省虽然比例为46%,但是农业大省。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无所谓整个社会的发展;不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很难真正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生态文明的农村社区需要三个方式的转变:改变农村落后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一)生态文明村建设,改变落后的思维方式

农民迫切需要思维方式的改变。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仅是人居环境的改善,更重要的是人的美丽心灵与环境之美的统一。

      生态文明村的美不仅美在青山绿水,碧瓦红墙,更美在这里人们所表现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意识。人改变了环境,环境也改变了人,生态文明村的创建通过环境的改变不仅可以促进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也促进“乡风文明”的形成。

对策:加强宣传教育,围绕“文明化、知识化”的目标,紧紧抓住“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契机,改变农村落后的思维方式。

        ()生态文明村建设,改变农村落后的生活方式

       看农村的文明水平,一看道路,二看住房,三看生活习惯;看农民的生活质量,一看厕所,二看灶台。

对策:

       1、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卫生等制度

       2、节约资源、节约能源的生态住宅小区、生态养殖小区

       3、村屯社区绿化、美化、亮化、硬化、净化

       4、替代能源的使用,沼气、太阳能、风能、其他生物质能等。

       5、是运用市场和经济手段,建立农村生态补偿政策和公共物业管理模式,这是建立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的关键。建立农村物业化管理物业化管理模式,以村为单元建设农村废弃物处理物业管理服务站或物业管理服务公司,建立一支稳定的农村废弃物处理利用专业化队伍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利于推进农村废弃物处理资源化利用,培育和壮大农村环保产业化发展。

     ()生态文明村建设,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转变(是根本)

       1、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创建地区品牌

   “产业化”为其中心任务。要求各村必须在改善环境的同时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生态文明村的创建就是要求农村因地制宜的发展自己的主导产业。

       2、推广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综合效益

    在农牧区、农林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发展循环经济,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有机农业,如遏制化肥、农药等人工化学品的高强度应用势头。根据区域农村资源特点,通过综合利用现代农业技术,调整生态链条中的农业结构,对人们从事生态建设中零星的、分散的经济活动进行优化组合,将建设“生态家园”和“区域生态产业”结合起来,培植具有比较优势的生态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富民农业产业群、产业带、产业区和产业基地,充分发挥生态农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支撑作用。

       3、是加大技术和模式创新力度,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实现农业“生产、生态、生活”协调发展。针对当前我国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突破资源约束的现实需求,必须通过农业科技成果的密集使用来提高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深度和精度,从根本上改变农业资源配置的机制、结构和效率,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

 

                                                                                (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