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会论坛  
 
经济发展是人类健康的基本保障
发布者:张聚昌  发布时间:2014/3/11 14:25:41  阅读:462

经济发展是人类健康的基本保障

 

省委党校  张聚昌

 

     人的健康离不开社会经济活动

 

经济一词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含义,但其最基础的含义还是生产、提供、分配、交换、消费人们所需要的各种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活动。

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我们就拿头两个需求来说: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是生存需求,只有这些最基本的维持生存所必需要求得到满足之后,才谈得上其他的需要。安全上的需求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财产所有、工作职位保障等等。仅以这两种需求为例,我们可以自明显的看到,它们的满足或实现紧紧地依赖于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的积累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如果人的最基本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得不到满足,吃了上顿没下顿,连最起码的维持生存的食物都得不到满足,或是缺医少药,或是年老、失业都缺乏必要的保障,还有何健康可言!进一步,如果这些最基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也就更谈不上什么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了。因此,无论是物质的需求还是精神的需求都离不开经济活动所提供的生活资料,从而,人的健康直接取决于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及其发展水平。

由于生产不发展或制度的原因历史上人类长期为生存而挣扎

不论使中国还是外国,历史上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再加上制度的原因,人类社会的大部分时期都是在与饥饿作斗争。在中国历史上,饥荒、农民大起义、饿殍遍野是反复出现的经常现象,人们能够丰衣足食,乐享健康的年代却是凤毛麟角。例如在清末,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仅33岁,建国前仅37岁。在国外也不例外。我们知道臭名昭著的马尔萨斯主义,就是认为生活资料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前者是算数技术增长,后者是几何级数增长,最终导致饥荒和大量失业的存在。更有甚者,在西方经济学界风头正劲的新制度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杜撰了一个马尔萨斯拐点,并利用它来说明人类社会的变迁。他认为,当与资源相比人口较少的时候,人们的生活资料较充足,经济就发展,政治文化也就繁荣,从而社会就发展。但同时人口繁衍也较快,当人口增长超过资源承载能力时,食物就会短缺,就会发生饥荒,各种疾病、瘟疫、为争夺食物而进行的战争,社会发展停滞,从而强制的减少人口。当人口由于减少,与资源相适应时,人类社会就会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虽然他们的观点及其谬误,但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生活资料不足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制约所在。

 

二战以后科技发展为人类健康提供了基础但经济社会却出了问题

二战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农业中化学能源、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农产品的产量有了巨大的增长,为满足人类基本生活需要提供了可能。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

1962年,美国卡逊女士发表《寂静的春天》,标志着人类环境意识的新觉醒。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标志着自然资源与环境是有限的。同年,联合国发表《人类环境宣言》,阐明了人类对环境的权利和义务。1987年,联合国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阐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发展大会上,发表了《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环境与发展成为全球共识和各国政治承诺。2002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发表了《可持续发展执行计划》,要求落实实施可持续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美三洲广大地区的殖民地和附属国纷纷走向独立,经济上各自选择不同的道路和方式谋求发展,世界上出现了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许多国家的发展也出了问题,如结构失衡难以摆脱殖民地经济特征、贫富分化、二元结构等,进入增长陷阱。一些经济学家,试图研究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产生发展经济学。

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科学发展的观念转变

在上世纪5060年代以前,人们关注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数量扩张,表现为GDP的增长,有总量的和人均的。由于前述增长所带来的巨大代价,经济发展的概念逐渐代替了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实际福利的增长过程,不仅指社会财富的量的增多,还包括社会财富的质的提升,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变化,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人的素质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等。一般所指的经济发展包含四种含义:经济增长、指结构变迁、指福利的改善、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我国“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是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按照温总理在对十二五规划《建议》所做说明中的阐述,有以下四层含义:

第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

第二,牢牢把握时代潮流,珍惜机遇、抓住机遇(机遇期见下),一心一意谋发展。

第三,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就

第四,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国家“十二五”规划注重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提高健康水平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年均增长11.2%,财政收入从3.16万亿元增加到8.31万亿元。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按2010年价格计算,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55万亿元。-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指:指以政府为主导,以提供基本的保障性公共服务为重点任务,以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基本目标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包括: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公共就业服务、公共安全、保障性住房等。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坚持民生优先,完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目标。

相信,经过我国的科学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会有极大的提高。因此,“十二五”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期末,我国人民的平均寿命将提高到74.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