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会论坛  
 
社会医学视角下的健康与健康管理
发布者:王宇  发布时间:2011/6/1  阅读:427

社会医学视角下的健康与健康管理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王宇

 

人是生物存在和社会存在的统一体,健康不仅受生物因素、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且与社会因素息息相关。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非常广泛,它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防治等过程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也越来越凸显出来。

20056月,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国际健康峰会上,专家得出的一致结论是:东西方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即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治疗上。研究资料显示,社会上约15%的人为健康人,10-15%为患病的人,其余70%以上为亚健康的人,巨大的亚健康群体成为患者群体的后备军。当前疾病谱已发生重大改变,已由过去的传染性疾病为主,转变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统计数据表明,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三类慢性非传染行疾病占中国人死因70%以上,而这类疾病发生的主要诱因是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在新的医学模式下,医学正在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从关注人患的病,向关注患病的人转变,进而导致医疗服务对象包括病人、健康人和亚健康的人,卫生观也从单纯的治疗,扩展为“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四位一体的大卫生观。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健康产业也作为一个新兴朝阳产业,显现出巨大的生命力。

一、健康的一般概念

(一)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于1948年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躯体、精神与社会和谐融合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具体来说,健康包括三个层次。第一,躯体健康,指躯体的结构完好、功能正常,躯体与环境之间保持相对的平衡;第二,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指人的心理处于完好状态,包括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环境及适应环境;第三,从社会学角度衡量,社会适应能力良好,指个人能力在社会系统内得到充分的发挥,个体能够有效地扮演与其与身份相适应的角色,个人的行为与社会规范一致、和谐融合。WHO的定义,体现了积极的和多维的健康观,是健康的最高目标。

(二)中国社会医学学者对健康的解读

中国社会医学学者把健康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一级健康)是满足生存条件

 ①无饥寒、无病、无体弱,能精力充沛地生活和劳动,满足基本的卫生要求,对健康障碍的预防和治疗具有基本知识;

 ②有科学预防方法,对于疾病和灾害能够做到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

 ③对健康的障碍能够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和康复措施。

第二层次(二级健康)为满意度条件

①有一定的职业和收人,满足经济要求;②日常生活中能享用最新科技成果;③自由自在地生活。

第三层次(三级健康)为最高层次的健康

①通过适当训练,掌握高深知识和技术,并且有条件应用这些技术;

②能过着为社会作贡献的生活。(过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也是健康的一种表现)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健康必须是身体强壮和精神充满活力的一种状态,能充分享受情感的实现和自尊。健康意味着人们具有与其他人结成亲密关系的本领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二、社会因素与健康的关系

 

 (一)社会因素的内涵

    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一系列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因素,即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经济状况、社会保障、环境、人口、教育以及科学技术等,和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制度、法律体系、社会关系、卫生保健以及社会文明等。社会因素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各个因素之间还存在这密切的联系。

(二)各种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1.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社会心理因素对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主要通过生理变化的各环节发生作用。比如情绪过度压抑的人,患心身疾病的几率就高。祖国医学对心身疾病早有认识,两千多年前灸提出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致病的思想。常见的心身疾病有冠心病、胃病及脑血管疾病等。

2.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

    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群健康相互作用,两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作用是双向的。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可明显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从而促进健康状况的改善。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又带来的负面效应。产生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如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良行为生活方式、社会负性事件增多、现代社会病的产生、社会流动人口的增加、贫富差距拉大等等。

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发展又具有促进作用。比如,能延长劳动力的工作时间、降低病伤缺勤损失、减少资源耗费、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等。

3.社会分层与健康

    大量研究发现,社会阶层较低的人群经济收入低,生活贫困,居住条件、卫生条件和环境安全较差,他们比高级阶层人群遭受更多的不良刺激,同时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接受医疗卫生保健的机会少,容易造成疾病和病程的迁延,影响健康水平。而在较高阶层人群中,承受的来自职场竞争等方面的压力较大,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性疾病发生率相对较高。

4.营养与健康

    营养不良状况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贫困人群的营养不良;二是富有人群的营养不均衡;特别是食品安全问题,如三鹿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事件,充分暴露出食品安全方面的隐患,以及它对人们健康造成的危害。不禁让人们惊呼:“现在我们还能吃什么?”

5.社会关系与健康

   良好的社会关系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身体健康;而人际关系紧张会引起心理状态的改变和情绪的紧张,从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正常生理反应,如果这种状态长期存在,会导致健康受损和疾病的产生。

6.科技进步与健康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高科技在诊疗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医患间的直接交流,物化了医患关系,医患之间的交流减少,导致出现高技术、低情感的现象。少部分医务人员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不顾病情的需要,过多的使用CT、核磁等高科技将检查手段,滥用贵重药品,增加了患者的负担。个别医院一味的追求“高、精、尖”医疗设备,盲目引进高科技仪器,造成卫生资源的极大浪费。

   日本核辐射事件,对日本国民及全世界人民健康造成了危害。核能源的利用在解决能源危机的同时,核污染又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7.城市化与健康

    城市的生产和工作的高效率,加快了人们生活节奏,使许多人整日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长此以往就会产生乏力、胸闷、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易激动等紧张病。工业化带来的大气、水质污染,人为造成的环境破坏又导致所谓的城市病高发。 

 

8.文化对健康的影响

    教育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人们健康生活的能力及生活方式。诸如自我保健能力、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的求医行为等,都与教育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教育还影响着人们对卫生服务的利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更能了解保健的重要性,对健康服务能够更合理的利用。教育又可以通过影响收入、社会凝聚力等其他社会因素进一步影响人类健康。

特别应指出的是,在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影响下,在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约束下,当代女性受到“双重角色”的压力,由伦理冲突导致的各种情志疾病严重侵蚀着女性的健康。虽然当代女性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问题,并没有得到全社会的应有的重视并予以很好解决。

    总之,现代人的健康到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如何避免各种社会因素对健康造成伤害,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这一严峻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

三、健康维护——开展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管理工作

    社会医学认为,要提高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仅仅靠治疗疾病是不够的,必须从源头做起,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要以政府为主导,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建立并逐步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包括建立健全各项系统的保健制度、各级卫生机构、卫生监测网络,开展对疾病的筛查和防治工作、开展健康教育、传播医学知识、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健康运动,加强对人群心理健康维护,开展自助保健服务活动等。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开展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管理工作。

    所谓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健康管理的宗旨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1.西方健康管理发展的特点

在美国,健康管理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中等以上规模的企业,都接受了健康管理公司的专业化服务,70%以上的个体也享受健康管理的服务,健康管理作为一项政策,能够惠及绝大多数国民。而且,透过健康管理。可使政府更清晰地了解国民的健康状况,使卫生资源更有效的配置,实行积极的干预措施,使国民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降低健康风险,减少疾病的发生,有效降低政府对医疗卫生方面的投资。

2.我国健康管理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健康管理及健康保障体系还处于发展过程中。健康管理伴随着保健产业发展应运而生,又与健康体检、医疗保险以及社区医疗相结合。其服务对象不断增加,服务范围日益拓宽,服务的效果日趋显现,现代健康管理方式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和喜爱。

国家相关部门曾公布一组统计数据:一元钱的预防投入,可以节约医疗费8.59元、重症抢救费100元,由此可见,健康管理对于防范疾病的重要性和卓越的效果。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由于目前广大人群的健康意识还有待提高,仅靠百姓自身的力量进行全面的健康管理还不现实,迫切需要政府给予这个朝阳产业以强有力的支持,大力扶植那些专业的、真正具有权威性的健康管理机构,切实把百姓的健康问题全面管理起来,让百姓的健康得到切实保障。

3.在现代健康管理中彰显中医药特色

我们课题组在多年的教学、医疗及研究中,把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管理研究与实践放在重要位置上。主要做了一下工作。

1)在健康管理中融入祖国医学的理论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思想是中医学的健康观,是古代医家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完善的科学思想的体现。

中医养生学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健康管理理念。养生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把顺应自然作为养生的重要原则,强调要“顺四时而适寒暑”,认为对于自然界的变化,要顺应它,逆之则疾病产生,即所谓“天人合一”的思想。二是把精神、情志的调摄作为养生的重要措施,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指出要保存人体的真气,使精神安定,病邪就不会侵袭人体而致病。三是重视正气在养生中的主导作用,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指出各种养生方法都应以保护、强壮正气为基本原则。虽然古老的中医没有“健康管理”一词,但中医治未病理论更加丰富,更具有实用价值,将其与现代健管理有机结合,会很好的造福人民。

2)在现代健康管理中导入祖国医学的诊疗方法

一是采集、整理与加工信息引入中医方法。在健康管理工作中,除了通过健康体检和采集家族史、遗传史等一般健康信息以外,我们还应用祖国医学的诊断方法,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对人体作出全面、整体的诊查,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手段的应用,为健康管理提供了更全面、更科学的依据。

二是进行中医体质辨析。应用体质九分法,对人的体质进行评估。在深入的挖掘和整合的基础上,形成适合国人的、有中医特色的体质评价方法。应用这些有效方法,对人体基本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可以为疾病预防和辨证施治奠定科学基础。

    三是初步建立了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风险评价体系。根据健康风险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在中医体质辨析基础上,将个体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心理压力等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价,确定疾病风险因素,形成疾病危险因素评价报告,明确评价对象的健康现状,预知其患病的几率。这一评价体系,能够有效的补充西方健康管理中健康评价之不足,更加适合我国国民的生理、病理特点。这种中医学与现代健康管理的有机结合的方法,将极大的提升健康管理对国人健康水平的贡献率。

四是重点研究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风险干预方法。在健康风险评价基础上,探索了适合当代人群需求的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方式。提出适合政府引导、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符合市场运作模式的方法。深入研究祖国医学的相关适宜技术,这类技术已被实践证明疗效确切,方法简便易行,老百姓乐于接受。针对不同的体质类型和身体状况,提出健康管理计划并进行相应的干预,主要包括:中医辨证膳食(食疗、药膳)指导、情志调节指导、心理咨询、运动指导、生活方式调整指导等。将“治未病”系列方法融入健康监测、分析、评估、维护的全过程。

我们课题组还与哈尔滨绿色春天中医院合做,积极挖掘并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如拔罐、刮痧、按摩、药浴等,特别是挖掘中医外治法,将传统的艾灸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将其与药物的导入法、中医音乐疗法有机结合,创立了“脐灸乐疗法”,针对不同对象,进行保健与治疗。由于这一疗法具有安全、有效、舒适、简便和价廉等特点,在养生保健、治疗和康复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深受百姓欢迎。近日,俄罗斯等国学员前来学习,并将中医院特色的养生保健理念和技术传播到欧洲大地。

在实践中,我们通过积极的健康教育改变人们的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通过一系列中医药适宜技术等有效的方法,全方位的进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